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怎么算 http://news.39.net/bjzkhbzy/170210/5218115.html文
格瓦拉同志
二战结束后,苏联一跃而成为可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,它的“成功”经验无疑引起许多新兴国家的兴趣,因此照搬苏联模式来进行国家建设者比比皆是。然而事实证明,苏联模式在许多国家都出现“水土不服”的现象,甚至还断送个别国家的光明前程,留下成堆的社会难题。这样的惨痛教训,在西非小国贝宁身上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。
贝宁行政区划图
贝宁,全名贝宁共和国,位于西非中南部,北与尼日尔接壤,东邻尼日利亚,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,西北跟布基纳法索毗邻,西和多哥为邻,国土面积约为11.3万平方公里,人口为万,首都为科托努。贝宁是个以黑种人为主体、多民族混居的国家,主体民族是丰族、阿贾族和约鲁巴族,此外还有60多个少数民族,全国居民有60%以上的人信奉伏都教(又译“巫毒教”),官方语言为法语。
贝宁文明开化的历史很晚,直到16世纪前后,境内才陆续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小邦国。16世纪后期开始,贝宁遭受西方殖民国家的入侵,年完全沦为法国的殖民地。年8月1日,贝宁宣布独立,起初定国名为达荷美共和国,年更名为贝宁人民共和国,年改为现国名。贝宁人民共和国存在的15年间,宣布走“社会主义道路”,以马列主义建设国家,是较早步入“非洲科学社会主义”的黑非洲国家之一。
科托努鸟瞰图
平心而论,贝宁境内的资源相当丰富,完全具备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。截至年,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45.8亿桶,磷酸盐储量为万吨,大理石储量为万吨,铁矿储量为5亿吨,黄金矿区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,石灰岩、高岭土、硅砂等矿物的储量也很可观,并有一定数量的金红石和钛铁矿。
与此同时,贝宁的植物资源相当丰富,盛产油棕、柚木、芒果、棉花等作物,尤其是棉花,因为质量上乘,是畅销国内外的抢手货,一半的棉花产量和全部棉籽均供出口。除此之外,贝宁的渔业资源丰富,海洋鱼类约有种,约有30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渔业生产,年均捕鱼量约为4万吨,其中大部分都用于出口。
贝宁水上村庄“岗维埃”
作为备受命运眷顾的国家,只要贝宁的自然资源得到合理、有效地开发,只要国内局势保持稳定,只要执政者按照客观规律办事,那么该国的经济将保持快速、健康发展的态势,完全有可能跻身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。然而,政局的长期动荡和执政者激进的改革措施,使得贝宁的经济发展举步维艰,纵使它具备各种优势条件,却始终未能走出混乱、贫困的泥沼。
原来,由于法国殖民当局长期实行“分而治之”的策略,导致贝宁各部族或派系之间矛盾重重、互相敌视,经常会围绕权力、财富或土地大打出手。在独立后的12年时间里,贝宁先后发生过至少5次军事政变,更换过14位国家元首,直到军事强人马蒂厄·克雷库在年上台后,局势才渐渐趋于稳定。
克雷库第一次执政时把经济搞得一团糟
克雷库第一次执政期间(-年),不顾贝宁的具体国情,照搬苏联模式来发展本国经济,对所有领域都实行国有化改造。由于缺乏合理规划、方式过于激进,克雷库的改革事业并未取得成功,反而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,企业连年亏损,民众生活难以为继,并由此引发大规模的罢工、罢课等抗议浪潮,迫使他在年黯然下野。
克雷库下台后,继任者索格洛在经济改革方面同样归于失败,加之他日益独裁专制的倾向,最终被选民抛弃。年,克雷库重新上台执政,此后又连任1次,直到年届满卸任。在第二次执政期间,克雷库一改当年的风格,在推进企业私有化、压缩行政开支的同时,大力发展转口贸易,鼓励农产品多样化和农业现代化,积极谋求外援,使得贝宁的经济大有起色,年增长率保持在5%左右。
晚年的克雷库
克雷库下野后,继任者沿袭他的改革思路,使得国民经济获得平稳、持续发展。然而,由于各部族或派系矛盾依然很深,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团结,加之克雷库第一次执政时经济改革失败造成的损失过于沉重,导致贝宁至今未能走出经济基础薄弱、设备陈旧、生产能力低下的窘境,民众依旧生活在赤贫当中。
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,贝宁年的人均GDP仅有美元(约合元人民币),人均日收入仅有17元,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。经济的一贫如洗导致贝宁民生维艰,给社会保障带来难题,从而严重影响到民众的健康和幸福感。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年度人文发展指数,贝宁在个国家中排名第位,属于“低人类发展水平”。
贝宁的原始村落
在无力独自解决生存难题的情况下,向外国或国际组织寻求援助,便成为贝宁政府的“不二之选”。仅以年为例,贝宁共获得外援约4.15亿美元,排名前三的援助国分别是丹麦、法国、德国,世界银行、欧盟、非洲开发基金等国际组织也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大量的外援固然有利于帮助贝宁度过难关,但并没有在实质上消除它贫穷落后的根源,要想实现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,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
参考书目:《列国志:贝宁》。